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,不能預交;不知山林、險阻、沮澤之形者,不能行軍;不用鄉導者,不能得地利。四五者,不知一,非霸王之兵也。夫霸王之兵,伐大國,則其眾不得聚;威加于敵,則其交不得合。是故不爭天下之交,不養天下之權,信己之私,威加于敵,故其城可拔,其國可隳。施無法之賞,懸無政之令,犯三軍之眾,若使一人。犯之以事,勿告以言;犯之以利,勿告以害。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。夫眾陷于害,然后能為勝敗。故為兵之事,在于順詳敵之意,并敵一向,千里殺將,此謂巧能成事者也。
關鍵詞:九地篇,孫子兵法
不清楚各諸侯國企圖的人,不能參與外交,不熟悉山林、險阻、沼澤等地形及其運用原則的人,不能領軍作戰;不用向導的人,得不到有利的地形,類似這四五個方面的事,有一個方面不知道,就不能算霸王的軍隊。所謂霸王的軍隊,攻伐大國,迅猛得使敵國無法及時調動民眾與集結軍隊;兵威指向敵人,那么敵人的外交就無法成功。因而,不必爭著與任何國家結交,也不隨便培植他國的權威,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眾、士卒,把兵刃指向敵國,那么,敵國城池可拔,國都可毀。實行破格的獎賞,頒發非常的政令,驅使三軍部隊像使喚一個人一樣。授以任務,不說明意圖;告訴他有利的條件,不告訴他危險的一面。把士卒投入危亡境地,士卒才會拼死奮戰獲得生存,士卒陷于死地,必然舍命奮戰以求生。兵士們陷入危險境地,才能主動地奮力奪取勝利。領兵作戰這種事,就在于假裝順著敵人的意圖,我則集中精銳兵力指向敵人一處,哪怕奔襲千里也可斬殺敵將,這便是通常說的機智能成就大事。